发布时间:2025-08-25 阅读量:9
2025年7月18日至31日,中国香港海关联合内地及澳门海关开展为期两周的专项执法行动,重点稽查转口至美洲、欧洲及“一带一路”国家的货物。
行动中共侦破25宗案件,查获约6.7万件冒牌手表、手袋、球衣及鞋具,估值4400万港元,并拘捕5名涉案人员。
(一)犯罪链条特征物流伪装技术升级:不法分子通过伪造清单、拆分批次伪装仿牌货品,混入普通日用品运输(如利用空壳公司承接仓储分销)。
速递公司因日均处理量大、监管缝隙被频繁利用,2025年“海盾行动”曾于30余家物流公司查获15.7万件仿牌货(市值7200万港元)。
跨境转运路径隐蔽:仿牌货物多经中国香港、澳门中转至欧美,利用自由港政策规避直接出口风险。
2024年“双11”期间,中国香港查获325万件转口仿牌货(市值9000万港元),涉及35宗案件。
(二)全球执法协作深化国际联合打击:中国香港海关明确表示与内地、澳门及海外机构保持紧密合作,形成“情报共享—精准稽查—司法联动”闭环。
美国海关协同响应:2025年初,美国CBP拦截962件从中国香港/内地转运的假冒奢侈品(估值1880万美元),直指中国仿牌产业链的国际渗透。
(一)中国香港法律严惩标准根据《商品说明条例》:进出口/销售仿牌:最高罚50万港元及5年监禁。走私货物:最高罚200万港元及7年监禁(叠加罪名)。
本次涉案的5名司机及澳门4名人员均面临刑事追溯,保释候查不意味责任免除。
(二)企业连带风险物流合作方涉案:若卖家委托的物流公司涉仿牌运输,可能被认定为共犯。2025年6月,中国香港5名物流从业者因仿牌仓储被捕。
品牌方追偿:2025年浙江案例显示,跨境售假卖家被判赔超千万元人民币。
中国香港海关2025年多次行动表明:仿牌贸易的“低成本高收益”时代已终结。从物流拦截到国际司法协作,从货柜抽查到大数据稽查,执法网络正全方位收紧。
跨境电商卖家唯有坚守合规底线,方能避免“人财两失”。正如海关警示:“任何企图蒙混过关的行为,终将付出法律与商业的双重代价。”
End.
原创文章:《物流瘫痪预警!中国香港海关查扣25柜货物,这些高危品类正在被“锁死”-PGO海外仓》,作者:无忧海外仓。不经允许请勿转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oyoparcel.cn/news/2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