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8 阅读量:120
2025年3月27日,亚马逊美国站发布一则震动跨境电商行业的通知:自2025年4月15日至10月15日,其配送中心将全面停止接收“可融化库存”商品。
这一政策涉及超过3.7万个ASIN,覆盖食品、家居、药品、美妆个护等核心类目,直接影响全球数百万卖家的供应链布局。
这一决策不仅凸显了亚马逊对商品质量管控的升级,更折射出电商物流在极端气候与成本压力下的深层挑战。
如何解读这一政策?对卖家和行业将产生哪些连锁反应?
政策背景
仓储优化与成本压力的双重驱动
亚马逊此次政策调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近年来物流体系持续优化的重要一环。
根据2025年1月发布的《跨境电商工作周报》,亚马逊已在全球范围内启动费用调整与物流效率提升计划,包括降低大件商品入库配置费率、冻结销售佣金等举措。
这些动作均指向一个核心目标:通过精细化运营降低履约成本,同时提升商品流通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亚马逊仓储系统对温控商品的管理成本远高于普通商品。
据物流行业分析报告显示,冷链仓储的电力消耗占运营成本的30%以上,且维护费用较常温仓储高出40%-60%。而可融化商品对温度敏感度更高,需在仓储、分拣、运输全链路维持稳定温控环境,进一步推高了物流成本。此次暂停接收这类商品,可视为亚马逊在高温季节对仓储资源的一次战略性收缩,以规避潜在的商品损耗风险与额外运营支出。
定义界定
可融化商品的科学分类与风险边界
亚马逊在政策中明确,“可融化库存”指所有在 75°F(约24°C)至155°F(约68°C) 温度范围内可能发生形态变化的商品。
具体涵盖以下四大类目食品类:巧克力、软糖、果冻、黄油等;蜡制品:蜡烛、蜡质包装商品;美妆个护类:口红、膏状面膜、护肤霜;保健药品类:鱼油胶囊、益生菌、维生素软糖。
值得注意的是,亚马逊通过商品属性标签“温度敏感性”对ASIN进行自动分类。卖家可通过后台“库存管理→编辑商品信息”查看标签状态,若商品被误判为可融化库存,需提交证明其可在155°F下稳定存储的测试报告。
这一机制既保障了政策执行的精准性,也为卖家提供了申诉通道。
行业影响
供应链震荡与市场格局重塑
1. 短期冲击:卖家库存周转与成本压力激增政策生效后,受影响卖家需在4月15日前完成可融化商品的入库或清仓,否则将面临库存断供风险。对于依赖FBA的跨境卖家而言,自发货模式的高昂物流成本(较FBA高出30%-50%)可能侵蚀利润。
此外,部分季节性商品(如夏季畅销的巧克力)若无法提前备货,将错失销售窗口期,导致全年营收下滑。
2. 长期趋势:仓储资源向高附加值商品倾斜亚马逊的仓储政策调整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 平台正从“全品类覆盖”转向“高周转优先”。可融化商品因周转率低、仓储成本高,可能逐渐被边缘化。
与之相对,电子、家居等高客单价、低温控需求的商品将获得更多仓储资源支持。这一趋势或加剧品类竞争,倒逼可融化商品卖家向精品化、高溢价方向转型。
卖家应对
四维策略破解困局
01库存策略:前置备货与动态清仓时间窗口利用:在4月15日前完成旺季库存入库,并利用亚马逊“入仓优惠计划”享受前100件商品入库配置费豁免。
动态销售调控:通过限时折扣、Prime会员专享价加速库存消化,避免政策生效后滞留库存产生高额仓储费。
02物流模式:海外仓+定制化温控方案多仓协同:将可融化商品分储于多个第三方温控海外仓,结合销售数据动态调拨,降低单一仓库依赖。
技术升级:采用IoT温控传感器实时监控运输环境,确保商品从出库到配送终端的全程温控合规。
03产品创新:抗温性与附加值提升配方改良:与供应商合作开发耐高温材料(如高熔点蜡基、热稳定性化妆品基质),延长商品安全存储温度阈值。
增值服务:为可融化商品附加冷藏配送选项,通过差异化服务获取溢价空间。
End.
原创文章:《跨境卖家紧急预警:2025高温季“生死线”逼近,3.7万商品突遭隐形绞索?》,作者:无忧海外仓。不经允许请勿转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oyoparcel.cn/news/2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