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6-02 阅读量:154
2025年5月28日,美国联邦法院作出了一项震动全球贸易的裁决:叫停特朗普政府于4月2日“解放日”宣布的全面关税政策,并裁定其以“国家紧急状态”为由加征关税的行为构成越权。
这一判决不仅标志着美国司法体系对总统行政权力的直接制约,更成为中美贸易关系的关键转折点。
根据裁决书,特朗普政府试图对“向美国出口多于进口的国家”征收10%的基础关税,并对中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施加最高达54%的“对等关税”,这一政策被法院判定为“缺乏宪法和国会授权依据”。
美国海关及边境保卫局(CBP)被勒令在10天内停止执行相关关税,并退还已征收税款,同时恢复800美元以下包裹的免税政策。
尽管白宫迅速提起上诉,但短期内关税暂停已成定局——这对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中国跨境电商而言,无异于从“窒息性打压”中暂时松绑。
01
被叫停的关税政策对中国跨境电商的“精准打击”
要理解此次裁决的影响,需首先剖析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杀伤力。
根据4月2日行政令,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设立 10%的“最低基准关税” ,并对中国等贸易逆差大国加征更高税率:
◆ 中国输美商品面临34%的“对等关税” ,叠加原有20%税率后,总税率高达54%;
◆ 高关税覆盖服饰、3C电子、家居等中国跨境电商主力品类(占B2C出口的63.5%),直接冲击Shein、Temu等平台的成本结构;
◆ 800美元免税门槛取消,导致中小卖家低货值商品利润归零。
政策实施仅两个月,中国对美跨境电商出口已出现断崖式下滑。以义乌小商品为例,其2025年4月对美订单量同比减少42%,部分厂商被迫停产。
而Temu、速卖通等平台为维持市场份额,不得不吸收部分关税成本,导致季度亏损扩大至15%-20%。
02
司法暂停的“救命稻草”中国跨境电商的短期喘息
法院裁决的即时生效,为中国卖家创造了三大缓冲空间:
01成本压力骤降,
价格竞争力修复关税暂停后,中国输美商品的综合税率从54%回落至原有水平(约20%),服饰、电子产品等主力品类可降价20%-30%,重新激活价格敏感型消费者需求。
以一款原价50美元的连衣裙为例,关税成本减少后,终端售价可下调至40美元以下,直接对标美国本土快时尚品牌。
02免税额度恢复,
中小卖家“续命”800美元免税政策(de minimis规则)的重启,使得90%以上的跨境电商小额包裹重新享受零关税。
根据2023年数据,美国33.8%的小额免税包裹来自中国,年规模达184亿美元。这一政策曾推动Shein、Temu等平台在美国GMV年均增长超300%,其恢复将显著改善中小卖家的现金流。
03供应链恐慌缓解,
订单回流可期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曾导致大量订单转移至东南亚。例如,越南2025年4月承接的中国转单规模激增67%。
而随着政策暂停,美国进口商可能重启对华采购,尤其是圣诞季备货需求迫在眉睫的服饰、家居品类。
03
暗流涌动的风险政策反复性与长期挑战
尽管司法裁决带来短期利好,但中国跨境电商仍需警惕三大风险:
01上诉博弈与政治不确定性
特朗普政府已向联邦最高法院提起紧急上诉,并指责法院“干涉总统应对国家危机的权力”。
若最高法院支持特朗普(如路易斯安那州参议员肯尼迪所言:“国会已授权总统关税权力”),关税政策可能卷土重来。卖家需为政策反复预留弹性供应链和资金储备。
02美国本土供应链重构的长期趋势
即便关税暂停,美国进口商对“过度依赖中国”的担忧仍未消散。沃尔玛、Home Depot等零售商正将15%-20%的采购量转移至墨西哥、印度。
中国跨境电商需加速品牌化、高附加值化,以应对订单结构性流失。
03合规成本上升与物流瓶颈
美国海关近期强化了对小额包裹的审查,要求电子化报关和原产地证明,导致清关时效延长3-5天。
美国关税政策的暂停,为中国卖家赢得了宝贵的战略窗口期。然而,全球贸易壁垒抬升、供应链区域化已成定局。
若仅满足于“政策红利”,必将被下一轮危机吞噬。唯有将合规能力、品牌价值、供应链弹性植入基因,才能在这场“适者生存”的全球竞赛中立于不败之地。
End.
原创文章:《重磅!美国对华关税被法院紧急叫停,中国卖家是否会迎来“逆转”?》,作者:无忧海外仓。不经允许请勿转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oyoparcel.cn/news/2291.html